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育儿教育 > 家长们该如何应对“熊孩子”的口出狂言
家长们该如何应对“熊孩子”的口出狂言
2017年03月09日 育儿教育
分享到:
   不少家长被家里的“熊孩子”们逼得束手无策。近日数十名家长自发“组团”到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咨询中心寻求专家的帮助,一起讨论如何应对家里的“熊孩子们”。
  当今社会衣食无忧的生活,90后、00后的孩子们感受最为明显,尤其是一些独生子女,家长的溺爱,学校的纵容,特别容易这些孩子变成不听话的“熊孩子”,在这些孩子眼中,读书学习仿佛是“上刀山、下火海”,且打心底认为自己不需要去接受教育,只要把家里的家产守好就行,甚至还有熊孩子口出狂言说道,“家里有14套房,够吃三辈子,上学干嘛”、“爹太严厉,劝妈与他离婚”、“偷家里的钱是请‘老大’撮饭”,能这样想的“熊孩子”,家庭教育着实太过缺位。

  不可否认,如今家财万贯的家庭的确很多,但那毕竟是孩子的家长辛辛苦苦打拼出来的,家产即便是够让几代人不愁,但若“熊孩子”因为不愿意接受教育,最终品行不好,素质不高,金山银山怕是也会很快被败光。其实,这些道理,当家长的自然是十分明白,也极力让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但“熊孩子”又岂会安心求学,问题症结在于孩子从小的家庭教育出现偏差。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也是一个学生。要学会与孩子作平等式的沟通交流,细心体味孩子的心理问题和各种合理的冀求,让孩子从小便明白家长的良苦用心,而不是动辄以粗暴的命令式嘴脸出现,那样只会激化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矛盾;要重视在细节上关怀孩子,千万不能忽视细节对孩子的感化作用。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早期成长的决定因素,关心孩子绝不等于溺爱,更不等于放纵,对孩子使用“怀柔政策”要有底线,不能一味迁就,不良的家庭教育常常是产生“熊孩子”的温床。人与人构成的社会中,人作为社会个体的内在修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气候的走向。而这种内在修养的形成,既非一时一日之功,也非社会可以全部承担。正因如此,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的家庭教育,应当受到更多重视,科学的家庭教育,千万不可缺失。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关键字:“熊孩子”,口出狂言
分享到:
分享让我们共成长,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 6129人参与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 新闻故事
  • 人生五味
推荐新闻
便民服务
  • 曝光台 /
  • 最新资讯 /
  • 精彩推荐
  • 游在青岛 /
  • 吃在青岛 /
  • 玩在青岛
猜你喜欢
  • 热门排行 /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