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着哪些弊端
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着哪些弊端
2015年02月09日 热点关注
分享到:
  在中国,父母很看重孩子的各科成绩,因为不管是升初中、高中还是大学,都跟你的成绩息息相关,所以,在中国,培训机构也是越来越多,孩子不管是周末还是寒暑假都在不停的学习。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正在一步步的改变。以学习成绩为导向的教育需求也正在逐渐的淡化。

    近日,在一份调查问卷中显示:“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您认为哪些是最重要的?”,超过七成的家长都认为是“道德品质”,其次才是“性格秉性”、“沟通表达能力”、“生活习惯养成”,而传统教育理念中最重要的“学习成绩”仅位列第五。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家长对于孩子素质教育变得越来越关注,而子女的素质教育、素质培养本应出自自家的家庭教育。

  但是,中国家庭教育却依然秉承“推给别人”的原则。通过对1700余位家长的调查、40万PC样本监测、50万手机样本监测,《2015中国家庭教育消费者图谱》统计得出,近五成家长每年家庭教育支出超6000元,近三成家长投入超过万元。

  显然,《2015中国家庭教育消费图谱》提供了中国家庭教育的大数据,而其真正的目的还在于引导中国家庭教育的消费趋势。中国的家长具有明显的从众心理,大数据背后所隐含的家庭教育消费导向是,如果年家庭教育支出不足6000元,那么家长有可能“对不起”自己的孩子。

  其实,中国的家长对于子女教育还是“蛮拼的”。在参与调查的家长中,超过七成的人认为妈妈承担着教育孩子的主要工作。其中,参与调查的妈妈们认为,自己承担了近九成的教育工作,爸爸的贡献甚至不足一成;但爸爸们却不这么想,自认为投入41%,妈妈只略高一成,占比52%。由此可见,中国的家长对于子女教育投入了很大的心力,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只能“求诸于外”了。

  《2015中国家庭教育消费者图谱》也归纳了中国家长将孩子“推给别人”的原因:56%的家长认为自己缺乏耐心、34%的家长认为自己没有时间陪孩子、32%的家长认为缺少育儿知识、26%的家长认为自身不够成熟。事实上,上述数据也解释了中国家长将孩子“推给别人”的原因。

  中国应试教育的需求孕育出新东方、好未来、学大等培训教育知名品牌。那么,随着中国家长教育需求素质化的转变,中国家庭教育市场肯定必须随需应变。不妨大胆预测,亲子教育以及父子教育或将成为中国培训市场的蓝海。那么,哪些培训教育机构又将脱颖而出呢?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关键字:家庭教育,中国,
分享到:
分享让我们共成长,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 486人参与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 新闻故事
  • 人生五味
推荐新闻
便民服务
  • 曝光台 /
  • 最新资讯 /
  • 精彩推荐
  • 游在青岛 /
  • 吃在青岛 /
  • 玩在青岛
猜你喜欢
  • 热门排行 /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