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根据国际卫生组织who建议,每人每天的盐分摄取量是6克,但现今人的口味都是比较重,所以盐的摄取量几乎都是大幅度的超过标准量的;而且常见有患高血压、慢性肾脏病、心脏病、脑中风等疾病的患者中,多数都是饮食习惯摄取过量盐分,所以饮食要做到有效减盐,才能远离疾病缠身。赶紧来看看吧!
专家说,现在的人摄取过量盐分来自于两大因素:一是外食,另一个因素则是各类食物加工制品,例如:零食、肉干、腌制品、卤味,这些盐分用量通常是自家烹煮的4~5倍以上。感觉是不是很可怕啊!
专家提出,盐分摄取过量可能导致的疾病有以下几种:
1. 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等病
为什么会引发这些病呢?因为人体血液中存在过多的盐分会造成血管中水分大幅的增加,使得血管壁压力急剧的上升,持续高压状态将会造成动脉硬化,导致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 慢性肾脏病、尿路结石、骨质疏松症等病
你知道吗?排出体内盐分是肾脏的主要工作,但长期过多的盐分就会造成肾脏过度的负担,肾脏功能逐渐的低下,严重者甚至有可能需要洗肾才行。另外,在肾脏排除盐分的过程中,钙离子也会一同随之排出体外,除了会增加尿路结石发生的机率,而且过量的钙离子排出,也会使骨质中的钙离子大量流失,导致骨质疏松症。如果是孩子的话,还有可能造成长不高的情况。
3. 胃癌
如果你每日摄取超过10g以上的盐,就会使你的胃黏膜大量的受损,导致胃发炎,长期就会提升3~4倍患胃癌的风险。是不是很严重啊?
为了让大家在饮食中能有效减少盐分,专家提供减盐小技巧让大家来参考:
1. 平日的饮食要养成习惯吃清淡的口味。
2. 在外吃饭时,减少沾料的使用,面汤、火锅高汤喝少许,千万不要全部喝完。
3. 食量要控制,因为即使是清淡的食物,若吃的量太大,仍然会摄取过多盐分。
4. 儿童最好从小就养成习惯清淡口味,若是从小就习惯摄取高盐分食物,日后要减盐将会更加困难。
5. 通常未调味的食物中约含盐1g,因此可再额外添加的盐量为5g,建议分配为早餐1g、午餐2g、晚餐2g。
6. 高血压患者扣除食物中的含盐量,额外添加的盐量建议分配为早餐0.5g、午餐1.75g、晚餐1.75g。
专家最后提醒大家,减盐的效果并非是立即就会显现的,但只要能在生活中逐步的养成习惯,就能预防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而对于已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则能改善高血压状况,防止动脉硬化再进一步恶化,以及减少心肌梗塞与脑中风发生的危险性。其实很有一点就是食盐吃多了,还会造成脱发的危险啊!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新闻故事
- 人生五味

- 曝光台 /
- 最新资讯 /
- 精彩推荐
-
青岛宝益通“未验先投”被罚26万一直以来,青岛市生态环境局都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任务,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致力于让岛城的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 近日,青岛市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信息公示平台公示一则处罚结果,青岛宝益通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涉嫌环境保护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建设项目…...
-
山东齐汇企业发展集团1批次齐汇火山石烤肉肠不合格2023年2月7日,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15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3年第5期)。其中,上蔡县河南世纪华联商贸有限公司销售的标称山东齐汇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齐汇火山石烤肉肠(熏煮香肠)(700g/袋,齐汇+字母+图形,2022-08-19),菌落总数检出值为9…...
-
曝光!兴裕丰酵素果冻含泻药成分 王海测试已向相关部门举报王海测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王海测试”)对一款名为“兴裕丰酵素果冻”的产品进行检测,发现该产品非法添加了双丙酚汀物质,该物质药物作用为泻药,消费者食用后大多出现拉肚子的情况,严重者则会脱水住院。目前,王海测试已经向购买店铺所在地的市场监管部门进…...
-
俏多姿果冻检出泻药成分 王海测试质疑厂商非法添加近日,王海测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王海测试”)将俏多姿果冻交由第三方机构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该产品含双丙酚汀。王海测试认为,这种成分是在“酚丁”的基础上新合成的一种泻药成分,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食用后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便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

- 游在青岛 /
- 吃在青岛 /
- 玩在青岛
- 热门排行 /
- 点击排行
- 1婴儿“脸皮薄”冬季如何保养? 3849
- 2女性在怀孕期间不能吃什么? 2024
- 3妈妈的孕期饮食,是否影响到宝宝成长后的营养习惯? 2053
- 4孕妇几个月穿防辐射服,要穿到什么时候? 2048
- 5女性孕期如何合理安排饮食 1772
- 6孕期不能吃的易致癌食物 19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