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育儿教育 > 德国育儿主张孩子要先掌握生活技能
德国育儿主张孩子要先掌握生活技能
2014年07月14日 育儿教育
分享到:

 

  最近,有一个话题热火朝天,德国与巴西半决赛场上竟踢出了7比1,球迷们纷纷感慨,德国人做什么都优秀。枭帆,媒体人,目前定居德国,有了一对混血儿女。她说,从育儿观念方面看,德国人跟我们就有很大的不同。“其实任何教育都没有十全十美,德国教育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为孩子稳步走向社会做了很好的铺垫和支撑。”


  让孩子晚一年上学


  跟国内一样,在德国,原则上9月1日满6周岁的孩子都可以进入小学。就在我们的准爸妈忙着托关系在9月1日之前把孩子剖出来,“大部分冬天出生的德国孩子,都会选择过了6周岁生日再入小学。”枭帆说。


  “家长们都觉得孩子在学校能自主自信的学习很重要,年龄大小没人介意。”枭帆解释,孩子晚一年上学,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就自动多了一年。而儿童期越长,孩子将来的潜能发挥就更有空间。枭帆的两个孩子,都选择了晚一年入学。


  那么,在幼儿园都在干嘛呢?微博上流传很广的有一个幼儿园的“德国秘密”:学习如何报警;坐有轨电车,学会记住回家的路线;跟老师去超市买东西,学习付钱和选货。


  “其实这个不是秘密,这是德国幼儿园的基本职能。”枭帆说,各种生存能力,几乎是耳提面命。例如交通:在德国,孩子刚会走,就有助跑自行车,到了2岁,3岁,都有不同尺寸的自行车。小学里还有专门的自行车课程和考试。


  孩子是孩子,你是你


  枭帆最近出了一本书,在书中,她千叮咛万嘱咐:孩子是孩子,你是你。“这个思想观念其实是孩子的德国爸爸灌输给我的。”


  枭帆说,记得老大刚出生,自己第一次做妈妈,有些诚惶诚恐,但德国老公说:“孩子就是一棵小树,管他是挺拔伟岸的松柏,还是婆娑摇曳的苹果树,哪怕他是一根爬藤,我们依然要灿烂。”


  中国父母以孩子为中心,德国父母更多考虑对孩子人格的尊重和责任的担当。在生命最初的三年孩子最需要父母的贴身照顾,但一进入幼儿园,他除了个头比较小,社会常识或某些能力还比较欠缺外,其他的独立人格、性格,都已不是父母能替代或掌控的了。


  与之相对应的,德国爸爸幽默风趣,允许孩子开父母玩笑,也从不用父母的威严强迫孩子,遇到问题先沟通再讲道理。“爸爸只要在家,为孩子们做早餐,接送孩子,或者帮孩子读书讲故事,是很有代表性的德国爸爸。”


  而妈妈,你还是你自己。“所以每个妈妈都请继续成长丰盈你自己,继续你的工作,继续你的追求,继续你的梦想。”


  跟孩子签合同


  当孩子在玩具店哭天抢地耍性子,当孩子晚上10点在客厅蹦跶,做父母的愁容满面,该怎么办?德国爸妈的做法是——签合同。“跟孩子的简单解释就是,两个人一起约定一件事,做得好,达到目标,就能赢得奖品,如果说话不算话、耍赖、反悔,那么就要受到惩罚。”


  枭帆说,正是由于德国家长从心理上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做选择时父母不插手,包括孩子有缺点,那父母就会和孩子签合同:例如期限一个月,改正每天早上赖床的小毛病。


  枭帆和老公与孩子签过:“用语言不用眼泪30天”、“每天早晨拍一组照片90天”、“一周表现良好周五可以睡大床”等,都执行得很好,尤其周五睡大床合同,已经两年多了,孩子们一直都把能睡大床当成最好的奖励。奖与惩,其实都是手段,重点是让孩子能懂得明辨是非,适当的奖励很多时候要比惩罚更让孩子充满动力、斗志与正能量。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关键字:德国育儿
分享到:
分享让我们共成长,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 1619人参与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 新闻故事
  • 人生五味
推荐新闻
便民服务
  • 曝光台 /
  • 最新资讯 /
  • 精彩推荐
  • 游在青岛 /
  • 吃在青岛 /
  • 玩在青岛
猜你喜欢
  • 热门排行 /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