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育儿教育 > 过度的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 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过度的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 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2017年03月08日 育儿教育
分享到:
   一句“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煽情广告,引领无数父母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对孩子的培养行动:不到1岁开始识字、学算术,刚会说话就背唐诗、学外语,二三岁开始学乐器,四五岁就开始学小学课程,初中就参加大学的外语考试……
  凡此种种,真的可以让孩子“成龙”“成凤”?

  天津社会科学院教授王来华坦言,很多父母以为这就是早期智力开发,以为这样孩子就可以受益。殊不知,父母们的这种强迫性早期教育,使孩子没有童年的欢乐,缺少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更严重的是可能成为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杀手”。

  天津市妇联和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近日对1054名未成年人家长的一份调查显示,有88.6%的家长在孩子上学前教孩子识字算数等知识,有28.2%让孩子学习外语,20.3%让孩子学习小学课程。这份调查同时还显示,上述三类儿童的睡眠时间明显少于没有参与此类学习的孩子。

  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关颖表示,父母们过度热衷于所谓的早期教育,其实是以“克扣”孩子满足生理需要的睡眠时间为代价的。

  关颖说,过度启蒙教育必然以“克扣”孩子睡眠、减少玩耍时间、限制社会交往为代价,是对孩子健康权的隐性剥夺。可以说,当父母们为孩子的早慧及他们丰富的知识、多彩的特长感到欣喜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孩子自身健康成长的需求。

  其实,很多父母也在为孩子们从小就背负着沉重的负担而抱怨,但与此同时,却又给孩子层层加码而乐此不疲。

  关颖分析说,首先,与我国社会根深蒂固的“以成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无关系。独生子女家庭育儿风险大、父母对孩子期望高,试图以孩子童年的付出为未来的学业和生活做铺垫。

  当然,父母的焦虑和考试的“指挥棒”始终左右着人的培养的现实分不开,在我国,教育在很大成分上被限定在知识传授的狭小范围,而那些来自现实生活表现孩子童真的言行和孩子自身的潜能的发挥则不受重视。

  关颖特别指出,“独二代”比“独一代”更多地受到来自父母和老师的限制。从小“吃小灶”多,超前掌握了某些知识和有某些特长的孩子往往在分数上拔尖,从上幼儿园开始就会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扬,并被作为其他孩子的效法的榜样。一些父母从中尝到了甜头、得到欣慰,也促使更多的人对各种所谓“启蒙教育”趋之若鹜,孩子的学习一再提前,以致破坏了孩子真实的生活环境,打乱了孩子正常的成长规律,这样扭曲的教育也给年幼的孩子太多的压力。

  专家们真诚告诫“望子成才”的父母:过度的启蒙教育,就当下来看,可能会让孩子表现得很出色,但是对孩子生理、心理健康的损害和为孩子社会适应所制造的障碍则贻害无穷。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关键字:启蒙教育,身心健康
分享到:
分享让我们共成长,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 6828人参与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 新闻故事
  • 人生五味
推荐新闻
便民服务
  • 曝光台 /
  • 最新资讯 /
  • 精彩推荐
  • 游在青岛 /
  • 吃在青岛 /
  • 玩在青岛
猜你喜欢
  • 热门排行 /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