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育儿教育 > 教育孩子懂礼貌 从娃娃抓起
教育孩子懂礼貌 从娃娃抓起
2014年06月06日 育儿教育
分享到:

  俗话说,三岁看老,孩子幼时的教育的重要性无需多说。但孩子的思维有其固定的思维特点,想让孩子变得有礼貌,要根据宝宝的年龄段,用系统的方法教育孩子才行。


  在孩子刚过了一岁时,一般刚学会走路,对父母的话也不能完全记住和理解。但孩子到了15个月时,就可以适当地交给他一些基本的礼貌行为。告诉孩子如何关心和帮助其他人,并不需要他们完全理解帮助的真正价值。比如邻居的钥匙掉了,我们就可以带着宝宝去路边帮助邻居寻找钥匙,以此来启蒙他的爱心意识。


  18个月大的孩子知道如何使进餐时间变得混乱,他们会乱扔食物,站在椅子上,大声哭闹。这是因为他们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全,不能像成人一样在就餐时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因此教育要保持简单。最简单的就是从确立一条规则开始,比如:吃饭的时候,要坐着吃。不断的重复,就会有效果。


  等孩子过了两岁,孩子仍然处在能力限制阶段。但是当孩子的大脑发育到36个月的时候,新的更强壮的脑电波会帮助他们提高记忆力、语言能力和刺激控制。结果就是:礼貌出现了。但这时孩子的行为主要还是受情绪影响,表现会时好时差,家长不要期望孩子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有好的礼貌。如果你的儿子在游乐场拿走了别的小朋友的玩具,要马上介入并坚持让他把玩具还回去。要告诉他,如果他不把玩具还回去,将受到惩罚,并且不要暗示他能对这件事有决定权。事实上,在礼貌问题上,必须让孩子知道他没有选择。


  但是如果只靠强制性的命令去让孩子变得有礼貌,效果肯定不会太好。所以,父母要及时给与孩子鼓励,最好在孩子表现好的时候给一些奖励。比如我们要经常对孩子说:“好样的,做的好”,当然这需要耐心和不断的坚持。在家里的餐桌旁,也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法。如果孩子说“请”,他们所要的东西就会作为他们的奖励。这样就会慢慢形成好的习惯。


  等孩子过了四岁时,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通过如何穿衣服、收拾玩具等行为开始熟悉掌握他所处的环境。对事物新的理解和耐心使得礼貌教育更容易,并且不断地问“为什么”也会促使家长和孩子的交谈。如果前期教育得当,好的礼貌习惯已能基本养成。


  但这时也需要家长的监督,如果疏忽管教太长时间,可能就前功尽弃了。我们在各种场合都会看到太多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没有家教,比如:在美容院,孩子在疯狂地转着转椅,把水弄得到处都是,而他们的妈妈可能正在其他地方看杂志或聊天呢。所以,如果出现问题,要拿出父母的权威来,知道自己是家长,他是孩子,在礼貌问题上你们之间不是在谈判。


  另外,这个教育的过程一定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软硬兼施。否则,孩子可能会因此而对父母产生畏惧心理。没有礼貌的孩子往往会弄得父母很疲劳,但是要接受这种事实,并努力去教育他如何守规矩。这个教育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艰苦的工作,但是总会有收获。只要从小事做起,礼貌最终就会变成孩子自身的一部分。

 

    本文由游金地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关键字:教育,孩子,礼貌
分享到:
分享让我们共成长,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 830人参与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 新闻故事
  • 人生五味
推荐新闻
便民服务
  • 曝光台 /
  • 最新资讯 /
  • 精彩推荐
  • 游在青岛 /
  • 吃在青岛 /
  • 玩在青岛
猜你喜欢
  • 热门排行 /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