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活动 > 谈谈中国孩子的挫折教育
谈谈中国孩子的挫折教育
2015年05月22日 专题活动 编辑:唐凤刚
分享到:

  孩子从出生到成长的过程,可以简单的看作从“不能”到“能够”的成长过程。1岁内的孩子也能体会到挫折,例如在沉睡中被惊醒的挫折,婴儿期的孩子要适应这种外界刺激的过程即“抗挫折”的成长过程。


  3岁内是幼儿满足自身依恋感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最关键的挫折是“不安全感”,孩子会因为妈妈要上班等因素不得不离开母亲而感到焦虑不安,要面对这种情绪以及现实状况就需要孩子自身具备一定得力量去抵抗这种挫折,慢慢的适应这种挫折给自己带来的不良影响,并且自我调节情绪和理解妈妈的行为,从周围获取信任的力量,重新在内心建立平衡感。这个过程的内在机制很复杂,表现出来的样子却很简单。大人们看到的不过就是孩子从大哭、不肯离开妈妈,到小哭小闹,到可以不哭闹的轻松的让妈妈去上班的过程,常常被解释为“孩子习惯了就好了”。其实,里面蕴藏了孩子挫折成长的一大步。


  3至5岁,孩子开始经历第一个叛逆期,自我意识第一次飞跃发展起来,主要表现为“我要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自主意识增强,以及“占有欲”。这个时期,孩子遇到的主要挫折来自于大人的阻挠和批评。尤其当孩子自以为自己能够做得好的时候却搞砸了,大人们通常会批评小孩,并且教育他不该这样做事情,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便会为了避免麻烦而阻止孩子去做。


  再长大一些,在学龄期,遇到的挫折就开始复杂和多样化了。孩子迈向学校也就意味着社会化的正式进行,从家庭迈向社会的过程里,除了要面对生活中的小挫败感,还要遵守学校规则,完成一定得学习任务,这是学龄期儿童最关键的挫折事件:即孩子在适应规则以及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自由感和自我中心感受的丧失感产生出来的挫折感受。这个时期来对孩子进行“集体化”和“规则化”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进入青春期以后,一般孩子的逆商高低基本就显现出来了。青春期复杂的内心冲突和身体体征的明显变化,会加剧并且复杂化孩子的内心感受。孩子哪怕是遇到一点儿小事儿就会表现得敏感多疑、怒气冲天,或者自怨自艾、逃避问题。因此厌学、离家出走、逃课等行为大多出现在这个时期。这个时期的任何事情都有可能造成孩子内心的逆境,产生强烈反应,此阶段,挫折似乎无处不在。此时,AQ高的孩子会顺利度过青春期,还可能出现成绩上升、人际关系能力增强、自信心升高等优秀提升,而AQ偏低的孩子,也许会出现情绪低落、自卑情绪、不爱说话和交往、厌学以及自暴自弃等偏差行为。


  挫折教育的意义:


  我们教育孩子是为了让孩子在未来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拥有较顺利且优越的生活。因此,更智慧的父母会深谋远虑,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注重对孩子基础品质的培养、逆商潜能的激发,从而使我们的宝贝成长的过程会更有力量的应对不可预料的挫折。


  挫折教育连同家长一起成长。心理学有一句经典名言:“我们都是在失败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尽量去避免挫折反而让孩子对挫折的免疫力低下、心理适应能力低下,把孩子浇灌成了温室花朵。孩子的失败常常挫败的不仅仅是孩子本人,也会给父母带来挫败感和焦虑感,例如孩子运动会比赛失利而情绪低落,这也许会使他的父母产生“孩子不能面对失败怎么办?”的焦虑感。因此,许多家长会本能的避免这种事情发生,例如在运动会的时候,劝孩子不要报名那些有挑战的项目。这种类型的父母本身逆商也是需要增强的,我们要跟孩子一起成长,成为逆商高的爸爸和妈妈。


  锻炼孩子的逆商,也就是扩展了孩子心灵的存储空间。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也就是心胸宽阔,那么大事儿也就不大了,小事儿也就被忽略了,困难也就不那么难了。不把问题当问题的孩子,是大智慧的孩子,长大了,就是大智慧的社会人才。


  锻炼孩子的逆商,还有助于提升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一个体质不好的孩子,常常会生病或者水土不服。同样的道理,如果孩子逆商高,那么他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也是强大的,应万变也是逆商高的重要体现。



  挫折教育的禁忌:


  需要提醒的是:挫折教育虽然能够培养逆商,但是,过早、过度的进行挫折教育,也会破坏孩子的逆商,导致拔苗助长的后果。


  有的父母会以某个年龄为界限来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比如说六岁上小学之前,妈妈把孩子定义为小孩儿,因此孩子怎样都可以,无论如何都要给孩子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可孩子一旦上了小学,这位妈妈便一下子撂挑子了,很多之前在包办的事情都突然撤销不见了,而且还变本加厉的对孩子提出了各种要求,理由只有一个“你都是个小学生了,不应该这样娇惯你了!”,这是非常霸道的逆商教育,没有先评估孩子的个人能力和感受,也没有给孩子一个逆商成长的必要时期,这样做的结果可想而知是人仰马翻,这样是过度的进行了挫折教育。


  有的妈妈充满母性,内心很矛盾,既想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又在关键时候不忍心而代替孩子去处理矛盾。例如让孩子自己洗衣服,孩子听从了父母的教导,自己洗衣服,妈妈本来很高兴,结果看到孩子因为洗衣服耽误了做作业的时间,或者衣服洗的不干净。于是乎,妈妈通常会一边抱怨孩子自立能力差,一边接过孩子手里的活儿自己干起来。这会造成孩子内心的矛盾,孩子会否定自己,同时认为自己如同妈妈所说的那样什么都做不好而灰心丧气,那么以后再次遇到类似的事情时会有不良的经验产生,形成恶性循环,成为越来越依赖妈妈或者自我贬低的人。


  国外的挫折教育举例


  在国外,尤其是日本、韩国、德国等国家,对孩子的逆商教育很看重,因此我们也会明显的看到这些国家的小孩自立能力和应对困难的能力比较强。尤其是德国人对孩子的挫折教育是非常经典的。


  在德国,无论天多冷,大多数孩子都只穿着短裤,露出小腿。德国人注重孩子对恶劣环境的适应力。德国家长普遍认为:“孩子总有一天要去更广阔的天地闯荡。我们无法永远保护孩子。但是我们可以交给他们认识生活和社会的能力,教他怎样保护自己。”因此,他们总是有意识的培养孩子战胜挫折和困难的能力。从孩子蹒跚学步起,德国家长就开始注意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孩子跌倒后,加之哪个不是赶紧去扶,而是不断的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此外,德国家长还鼓励孩子参加由政府在树间期间组织的“磨难营”活动。有时甚至故意给孩子设置一些顺境下的“障碍”。


  在西方国家中,德国孩子擅做家务事出了名的。有些德国家长在孩子咿呀学语阶段,就知道她们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如在用餐前,帮助大人摆放餐具等。尽管仅仅是象征性的,最终还得大人重新摆一遍,但长此锻炼下来,德国孩子便在这种犯错与改造的过程中,渐渐学会了应该如何正确的面对挫折与失败。


  日本的教育多偏重于“生存能力”。 日本孩子从上学第一天起,不管家离学校有多远,都是由自己走着去。路上有什么困难,也是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且日本家长从小就培养孩子耐寒抗冻。他们上学时只穿单衫短裤;即使寒风刺骨,女孩依然穿短裙和白袜。当寒冬来的时候,小学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晨跑,要求每一个学生只穿单衫短裤在操场上跑,学校的工作做得非常细致,发给每位家长一份表格。要求家长每天一早测量好孩子的体温,填在表格上,并盖章表示是否同意今天让孩子晨跑。孩子持表格到校,由班主任检验盖章,这才参加晨跑。


  俄罗斯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如果你漫步在俄罗斯的街头和广场,无论是在莫斯科、圣彼得堡,还是在海参崴,都难得见到大人抱孩子或背孩子。在大街上,在台阶下,经常见到一些两三岁的小娃娃走不稳摔倒了,甚至跌得眼泪汪汪。而他们的父母亲,却连拉都不拉一把,只是停下脚步,鼓励他们自己爬起来,继续往前走。小孩子在一起玩,你追我赶、打打闹闹中跌破了皮、流出了血,疼得流眼泪。父母亲看见了,常常也只是察看一下伤痕,轻轻擦几下,然后就让他们站起来继续玩,仿佛摔跤破皮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对于孩子要做的,  父母亲一般不加干涉,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


  给孩子多提供尝试的机会,也是挫折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原因很简单,孩子一旦被剥夺了尝试的机会,也就等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收获经验的机会。作为教育者,我们要适当的为孩子提供各种尝试的机会,让孩子亲自来实现他们人生中众多的“第一次”吧!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关键字:孩子,成长
分享到:
分享让我们共成长,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 4707人参与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 新闻故事
  • 人生五味
推荐新闻
便民服务
  • 曝光台 /
  • 最新资讯 /
  • 精彩推荐
  • 游在青岛 /
  • 吃在青岛 /
  • 玩在青岛
猜你喜欢
  • 热门排行 /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