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育儿教育 > 如何更好地让孩子适应小学环境?
如何更好地让孩子适应小学环境?
2013年09月24日 育儿教育
分享到:
    “妈妈,我不想去上学。我的拼音读不好,字不认识,写得也不好。我成了全班最差的了,怕老师批评我。”近日,一名妈妈在天涯论坛上发帖《孩子上一年级,每天哭着去上学》,帖子一经刊登便收获了超10万的点击量,“幼小衔接”的话题在网上迅速引起了热议。

  幼小衔接到底应该侧重于教学知识,还是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如何更好地让孩子适应小学环境?这让很多妈妈纠结与困惑。

  银鹰二幼的沈园长认为,幼儿园的素质教育到了小学就变成了应试教育,“现在是小学要衔接幼儿园”。而福田小学校长张丕发则表示,幼儿园应该侧重于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家长期望值也要适应孩子的发展。

  ■妈妈的困惑

  “顺其自然地成长,到底错在哪?”

  “本以为让小孩自然成长是好事,没想到上了小学一年级却有各种不适应。”开学两个多月,黄女士已经被老师请去“谈话”三次了。据老师反映,黄女士的儿子上课喜欢乱动,一节课45分钟,只能安分地坐上5分钟,随后就开始东张西望,玩文具、玩课本,甚至还和同桌讲悄悄话,这使老师们头疼不已。

  除了多动的毛病外,黄女士的儿子还常常拿错课本。“上数学课拿的是语文课本,上语文课却拿的英语课本。”黄女士觉得很苦恼,因为带错课本,儿子常常被身边的同学嘲笑,让儿子倍感压力。

  黄女士和其他家长交流发现,类似的“不适应”还有很多。“有的孩子因为喝水太多,常常一堂课就要上几次厕所。”黄女士说,由于上课时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有些小孩不敢去厕所,只能憋着,“回到家就嗷嗷大哭”。

  “其实我当初就是想给儿子一个自然的成长空间。”黄女士认为,小孩在小学前就应该释放天性,让他做感兴趣的事情,而他不感兴趣的、不愿意学的,她也不会逼他,“我也曾试着教他认认字,但他总是不愿意,我也就算了”。

  “现在觉得挺迷茫的。”黄女士很疑惑:让孩子顺其自然地成长,到底错在哪里?不过,疑惑归疑惑,她现在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考虑,“现在就要尽快让儿子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其他什么兴趣发展都没时间考虑了”。

  “我也想女儿开心点,但考试考不好我也急!”

  和黄女士的情况不同,宁女士的烦恼则来自于自己的不适应。她告诉记者,女儿上学后,老师通过各种途径把孩子的事丢给家长。“比如作业啊,还有学校各种活动的准备工作,都要求家长协助完成。”宁女士觉得很无奈,每天还没有下班,她就会接到老师发来的短信,告诉自己今天布置了什么作业,要求家长监督完成。而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她根本不用这么操心。

  宁女士还感到很着急,“我女儿的拼音学得不是很好,老师教得很快,一般三个月就教完了。”为了让女儿能跟上进度,宁女士只能花钱请老师补课。对于这么早就让女儿补课的安排,宁女士也感到很无奈,“我想她过得开心点,但如果每次考试都考不好,我也着急啊”。

  宁女士说,虽然在幼儿园时,老师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但她还是觉得不够。“现在的幼儿园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短时间内大多数学校都不在意。”宁女士表示,孩子的能力培养,变得更依赖于家庭。

  宁女士更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在幼儿园阶段就培养爱心和责任心。“培养她的学习兴趣,开心地过每一天就好了,但整个氛围还是重分数多过孩子的学习兴趣”。在女儿上大班后,每天都有作业,并要求家长监督完成,“有些幼儿园,大班教得比小学还难”。

  “其实,都是想得太美好了。”宁女士感到了现实的无奈,“从幼儿园到高中,孩子的目的就是上大学,(孩子)真的很可怜”。

  ■幼儿园做法

  从行为习惯上适应小学环境

  彭女士的儿子今年刚上幼儿园大班,但她对儿子适应小学环境充满了信心,这都源于她在开学初参加的一次家长会。

  “家长会时,老师特别强调,其他幼儿园在大班时可能会提前教授小学的内容,但我们的老师认为,提前培养小孩的行为习惯和自理能力,才能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小学环境。”彭女士对这个做法相当认同。

  “老师的想法是对的,小学一年级和在幼儿园的学习进度以及方法上,会有不一样的地方,状态也不一样。”彭女士认为,小学注重于知识的教授,而幼儿园则更多的是保育的功能,“吃喝拉撒都是幼儿园管”。

  然而到了小学后,小孩更需要自我管理。“比如要控制好喝水的量,不会一节课没上完就想上厕所,衣服湿了要会自己换,上课时要遵守纪律,发言前要先举手,老师允许的情况下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彭女士看来,幼儿园不应该一味地学英语和数学,而应更注重小孩行为习惯的培养。

  记者联系了彭女士儿子所在的莲花北幼儿园,该幼儿园的何老师表示,他们经常和小学老师有沟通,发现很多小孩上小学后适应不了,反而影响学习。对此,他们决定在幼儿园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比如,培养小孩的倾听能力,让他们养成专心做完一件事的习惯,也让他们意识到做事要有始有终。”在何老师看来,幼小衔接是融入到幼儿园各个阶段的,“比如刚开始会让他们懂得自理,学会自己吃饭、添衣服、换衣服,还有喝水上厕所,放学时会自己整理书包再背回家”。

  在让孩子学会自理的前提下,何老师会将学习型的内容融入到操作性的游戏中,“我们每天都有学习区的活动,但这种学习是为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教授知识。”何老师认为,孩子握笔的姿势,坐的时候离纸多远,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在第二学期,我们还会组织小孩参观小学,了解小学的环境,感受小学生的变化,培养他们上小学的愿望。”何老师说,随后他们还会适当地布置家庭作业,这主要是为了让孩子形成任务意识。

    美国

  对上小学一年级之前的儿童限定进行为期一年的预备教育,强调教育内容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对幼儿进行数学和自然科学教育。这对幼儿智力发展有着深远影响,为幼儿进入小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英国

  儿童从5岁开始实行义务教育,全部入幼儿学校,经过两年预备教育后再入初级学校。重视物质环境的布置与安排,力求让儿童在与物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比如幼儿活动室内的科学角、美工角等在课室里出现,这样就能减少幼儿进入小学班级里产生的陌生感。

  日本

  把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置于终身教育的背景下来考虑,文部省明确指出幼小衔接不是要幼儿园培养与小学特定学科内容直接连续的东西,而是培养儿童上小学后成为其生活、学习基础的东西。体育、语言、人际关系、环境、表现五大领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关键字:
分享到:
分享让我们共成长,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 3893人参与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 新闻故事
  • 人生五味
推荐新闻
便民服务
  • 曝光台 /
  • 最新资讯 /
  • 精彩推荐
  • 游在青岛 /
  • 吃在青岛 /
  • 玩在青岛
猜你喜欢
  • 热门排行 /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