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育儿教育 > 入园的新生父母应该怎样准备需要准备些什么呢?
入园的新生父母应该怎样准备需要准备些什么呢?
2017年01月19日 育儿教育
分享到:
   春季入园开始喽,在入园前新生父母们都会提前二三个月就为宝宝物色幼儿园,开始准备活动。那么,宝宝到底多大入园合适呢?春季入园与秋季入园有什么不同?入园的新生父母应该怎样准备,需要准备些什么呢?


  过早、过晚入园都有不利

  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占到绝大多数。独生子女在家缺少玩伴,不容易合群;孩子交由老人和保姆照顾,容易任性且独立性差;老人精力有限,保姆文化低,孩子在家不利于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更学不到相应的知识,所以应该尽早送孩子到幼儿园。有案例表明,越晚送入幼儿园的孩子,入园焦虑的反应反而越强烈,这是因为他们对家庭的依赖感比其他孩子更强。

  但也不可盲目地过早送孩子入幼儿园。何时入园应视孩子的心智是否成熟、是否能够暂离家庭融入新环境来决定。从某种角度来说,孩子心理上的适应比身体上的适应更加重要。孩子的个性发育千差万别,年龄过小、身体不够强壮、气质比较敏感的孩子的情况更应慎重考虑。

  怎样判断宝宝入园的最佳时机

  一般来说,2-3岁是孩子入园的最佳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愿望了。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家庭这个只和几位家庭成员进行交往的狭小空间,产生了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需要,伙伴关系开始发展,产生了与小伙伴交往的兴趣和愿望。

  这个时候,父母不妨从以下4个方面来考察孩子的心智成熟度,作为选择自己宝宝的最佳入园时间的参考:

  1、是否有辨认建筑、房间的能力;2、是否能分清人的称呼;3、是否能说清楚基本要求及日常生活用语;4、是否会自己拿勺子。

  孩子若能基本达到上述标准,就具备了上幼儿园的能力,此时便是入园的最佳时机了。当然,入园早晚,并没有一个很严格的标准,对于孩子进入幼儿园的表现,我们更要充分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

  春季入园与秋季入园的利弊

  秋季入园,秋高气爽,天气、温度都比较适宜,且秋季是个健康的季节,少有传染病发生。一般在8-9月份,随着一批孩子升入小学,幼儿园在入园名额方面也会比较宽松。但秋季入园的缺点是新孩子入园集中,班级中有较多孩子处于“入园适应期”,孩子之间的焦虑情绪互相传染,而老师对某个新宝宝的关注可能会因此不够。

  春季入园,班里的小朋友早已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老师不再手忙脚乱,会有更多的精力来照顾为数不多的“插班新生”。另外,由于哭闹的小朋友不多,“老生”的榜样力量对新生尽快适应幼儿园是非常有帮助的,有助于宝宝消除分离焦虑,缩短过渡期,提早进入集体生活。

  有针对性地打理入园物品

  准备换洗衣物:除身上穿的衣物外,准备两件衣服、两双袜子(绣好名字)、一双鞋子。另外可以准备一个马甲。在孩子外出活动时它的作用可大着呢!与厚重的外套相比,马甲既起到保暖作用,又不影响孩子奔跑攀爬等活动,是入园必备的物品之一。

  如何预防感冒

  父母都害怕孩子生病感冒。可是,他们采取的预防手段多半是给孩子多穿衣,里三层外三层的。事实上刚好相反,很多孩子的感冒恰恰是给大人“捂”出来的。幼儿园游戏多、活动量大,而且孩子本身都好动,穿的太多,容易出汗,汗湿了衣服,凉凉的贴在身上,就容易受寒着凉。另外,穿衣太多、穿脱不方便也给孩子在幼儿园午睡增添了感冒的几率。

  新生父母应该注意

  1、随时根据天气变化及时给孩子增减衣服。

  2、讲究卫生勤洗手:进幼儿园和回家后的第一件事是洗手,这是不少父母常常忽略的一个因素。感冒的宝宝抹了鼻涕,手上沾染了病毒或者病菌,再和其他宝宝一起玩同一玩具……就这样,宝宝们互相传染着。因此严防病从口入,饭前一定要洗手。

  3、增加户外运动:户外活动给孩子增加锻炼的机会,户外新鲜空气可减少生病的机会。

  4、温冷水洗脸:可以增加孩子对冷刺激的适应能力。

  5、饮食疗法:多喝鸡汤(鸡汤富含蛋白质,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多吃西红柿(西红柿富含维生素C),从而起到预防感冒作用。

  幼儿园是孩子进入社会的第一个场所,每位父母都希望为孩子选择一个理想所在。注意观察您的宝宝,如果他们已经具备了入园的条件,不妨马上行动进入择园进程吧!相信在您的精心挑选与准备下,孩子一定可以很快融入美好快乐的幼儿园生活!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关键字:新生父母,入园
分享到:
分享让我们共成长,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 17098人参与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 新闻故事
  • 人生五味
推荐新闻
便民服务
  • 曝光台 /
  • 最新资讯 /
  • 精彩推荐
  • 游在青岛 /
  • 吃在青岛 /
  • 玩在青岛
猜你喜欢
  • 热门排行 /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