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如何缓解治疗,让妈妈倍感困扰的"妈妈手"
如何缓解治疗,让妈妈倍感困扰的"妈妈手"
2015年09月07日 热点关注
分享到:
      妈妈手正确名称是「伸拇长肌肌腱腱鞘炎」,即位在大拇指靠近手腕位置的肌腱产生疼痛、肿胀。手部功能有60%要用到拇指,包括日常生活、家事等等都会用到,得到妈妈手,拇指在活动时会痛(例如扭毛巾、开罐子等),患者一痛就不敢再动,也会感觉手比较没力。

  造成妈妈手的原因包括活动产生大量改变,例如挤奶、抱小孩、洗衣服等,大量使用拇指,容易使肌腱过度负荷,进而产生发炎疼痛。
   
  妈妈手一般在诊断上很容易,只要接近拇指的手腕位置出现疼痛,紧握拳再往下动,会因为拉动到伸拇长肌肌腱而更痛,就可以判定是妈妈手。包括妈妈以及手部需要频繁使用的族群(例如厨师、打字员等),都容易有妈妈手,任何年纪都可能发生。


缓解治疗妈妈手

缓解治疗妈妈手

  妈妈手v.s.腕隧道症候群有何不同
  腕隧道症候群和妈妈手不同,是由于神经受到压迫造成的疾病,多发生在手腕正中央,正中神经受到压迫所导致,手麻是主要症状,多发生在拇指、食指、中指以及一半的无名指,触摸时和正常的感觉不同,有麻木感或麻麻刺刺的感觉,如果长时间不活动,症状会更明显,有些患者半夜出现手麻症状而醒来,甩甩手症状会得到改善。
   
  腕隧道症候群是因为手腕韧带变厚或过度使用下,腕隧道压力过大造成,好发于手部活动较多的人,所有年纪都可能发生,妈妈本身发生率较高,除了过度使用之外,有些妈妈容易有水肿问题,水肿时腕隧道空间会变小,而容易出现腕隧道症候群。临床上也有因为使用过度,同时出现妈妈手和腕隧道症候群的患者,因为两者发生机转很接近。
   
  腕隧道症候群的治疗可使用束腕护木,让腕隧道平放,处于压力最低的姿势,建议晚上睡觉时穿戴,连续6~8周,有3分之2的患者症状可获得缓解或消失,严重者白天也可以戴;有些患者可能需要吃些消炎药以缓解症状,但最重要还是不要过度使用。
   
  少数患者会影响到运动神经,例如拿筷子觉得没力,或拇指肌肉萎缩,有时可能要开刀,将腕隧道的空间打开。不过多数患者采保守治疗,症状可得到缓解或消失,如果症状一直很严重,或者已影响运动神经功能,才需考虑开刀。
   
缓解妈妈手的方法
  1.冰式按摩法:冰块用毛巾包住,在疼痛区按摩,每次约1~2分钟,可减少局部发炎以及沾黏反应。
  2.做伸展:手握紧,慢慢往下直到觉得紧绷疼痛为止,维持1~2分钟。
  3.戴护木:能够减少拇指的使用,可分硬式、软式两种,戴上硬式护木,拇指几乎无法做动作,保护效果最好,但是会干扰到日常生活中的动作;戴软式护木可以活动,但有一些限制,保护效果不如硬式好。
   
  此外,建议妈妈尽量减少拇指的使用频率和程度,有些家事可以请家人分担,如果疼痛已干扰到生活,无法挤奶、喂奶、做家事,应该就医,或是自己做缓解,处置超过6周仍无法获得改善,也要就医治疗。
   
    治疗妈妈手,局部注射效果好
  治疗妈妈手除了口服药物之外,局部注射类固醇的效果也很好,但是妈妈会担心因为哺乳使得药物影响到宝宝,目前医学的共识是,局部注射类固醇安全性相当高,身体内浓度非常低,几乎不会影响到喝母乳的宝宝。
   
  而且类固醇并非禁药,有些妈妈担心水肿、高血压问题,不过通常要在长期使用类固醇下才会有这类问题,而妈妈手的注射治疗往往一次就见效。所以当患者症状已经很严重,生活已受到明显干扰时,建议还是采局部注射,有高达8成5的患者经过一次注射就获得很好的改善。此外,复健治疗包括局部电疗、雷射、超音波等,也对局部发炎有改善效果。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关键字:缓解治疗妈妈手,妈妈手
分享到:
分享让我们共成长,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 4230人参与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 新闻故事
  • 人生五味
推荐新闻
便民服务
  • 曝光台 /
  • 最新资讯 /
  • 精彩推荐
  • 游在青岛 /
  • 吃在青岛 /
  • 玩在青岛
猜你喜欢
  • 热门排行 /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