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新生儿 > 适合冬病夏治的4种儿科疾病
适合冬病夏治的4种儿科疾病
2014年12月10日 新生儿
分享到:
  1.婴幼儿风湿病

  风湿性疾病是一组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疾病,中医称之为“痹证”,认为多由卫外功能不足,腠理空疏,因劳累之后,汗出当风或涉水冒寒、坐卧湿地等,以致风寒湿邪乘虚侵入,发为风寒湿痹。主要表现为多发性、游走性、对称性关节酸痛,累及四肢大关节,或部分肌肉酸重麻木,宝宝会出现跛行。迁延日久者,可致肢体拘急,甚则关节肿大变形。

  风湿病的穴位贴敷法所选用的药物均有祛风除湿、通经活络之功效。同时根据痹证不同症状特点以对应取穴,如肢体关节走窜疼痛,取膈俞、血海,有活血养血作用,起“血行风自灭”之意;以遍身关节疼痛为主者,则选取关元、肾俞以振奋阳气而驱散寒邪;若肢体麻木、关节酸痛者,则取商丘、足三里,以运脾治湿。穴位贴敷法,不仅可以发挥药物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发挥穴位治疗的作用。

  2.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疾病,如果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还可能诱发多种合并症,最常见的是支气管哮喘,所以对过敏性鼻炎不可忽视,一定要早防早治。穴位贴敷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选用辛香、逐痰、温阳、驱寒的中药,如麻黄、细辛、白芥子、辛夷等,用新鲜姜汁调成糊状,根据病情程度,对称性地贴敷在患者脊椎旁开的大椎、肺俞、膏肓、内关等特定穴位上。

  3.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属祖国医学“哮证”和“喘证”范畴,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认为哮喘是因肺、脾、肾三脏不足致使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遇外感六淫或非时之气、劳倦过度、饮食内伤等因素引触而发,所以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根据中医理论,哮喘发作期以邪实为主,故以化痰通络、降气平喘为主,而缓解期以正气虚为主,多表现为肺、脾、肾不足的征象,宜扶正,可用补肺、健脾、益肾之法,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中药外敷治疗可免去宝宝服药之苦,简便易行,无副作用,宝宝会比较乐于接受,常选肺俞、华盖、膻中穴等穴位,可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4.腹痛、泄泻

  腹痛、泄泻也是儿科的常见疾病,脾胃虚寒型常表现为腹部隐隐疼痛,绵绵不休,大便稀薄、次数增多,劳累、吃冷食或着凉后加重,热敷或者揉按可以缓减。这样的孩子多表现为四肢不温、舌质较淡、苔白,常选用附子、川乌、桂枝、麻黄、细辛、干姜等药物贴敷治疗。例如经常腹痛的宝宝可选用中脘穴,泄泻贴神阙穴,一般贴4~5小时后揭去,于初、中、末三伏各贴一次。如敷药处起疱,疱内有水,不要挑破,最好任其自行吸收。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关键字:儿科,疾病
分享到:
分享让我们共成长,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 2312人参与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 新闻故事
  • 人生五味
推荐新闻
便民服务
  • 曝光台 /
  • 最新资讯 /
  • 精彩推荐
  • 游在青岛 /
  • 吃在青岛 /
  • 玩在青岛
猜你喜欢
  • 热门排行 /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