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新生儿 > "奶嘴虽好可不要贪用哦" 安抚过量也非好
"奶嘴虽好可不要贪用哦" 安抚过量也非好
2015年08月20日 新生儿
分享到:

        “呜哇?”宝贝又开始哭泣闹情绪了!明明才刚吃饱,也不是想睡觉,新手爸妈不由地慌了手脚。“他是想要吃奶嘴啦!”阿嬷淡定地说。果真,奶嘴一塞,宝贝马上就安静下来,继续开心地玩起积木。究竟,奶嘴为什么这么神奇?父母该给宝宝吸奶嘴吗?会不会有什么坏处?什么样的奶嘴较适合宝宝?已经习惯吸奶嘴的宝宝,又该如何跟它说Bye-Bye呢?

奶娃

奶娃


  宝宝天生就有“吸吮”的欲望


  小婴儿呱呱坠地之后,学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呢?答案是:“吸吮。”从在妈咪肚子里约28周开始,宝宝就有一种被称为“吸吮反射”的现象,只要把东西放进宝宝的嘴里,他们就会出现吸吮的动作,这是一种生存必须的本能反应,让宝宝在出生后能够顺利地吸吮母乳。


  因此,有些爸比妈咪在胎儿摄影的照片中会惊讶地看见,胎儿正在吸吮自己的手,可能是由于手的动作刚好碰触到嘴巴所造成。这种反射动作会一直持续到宝宝出生约4个月大左右。


  藉由吃手满足口欲的需求


  除了吸吮反射之外,跟据佛洛依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显示,宝宝在0?1岁时正处于“口腔期”,这时他们主要靠吸吮、吞咽等活动刺激来得到本能性的快感。


  因此,爸比妈咪多半会在宝宝2?3个月大时发现他们开始不停地吃手,这是由于更早之前,他们只会双手握拳、胡乱挥舞,还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手指放入嘴巴中,因此吃不到自己的手。


  到了2?3个月大,随着大脑的发展,宝宝逐渐学会盯着自己的手看,以及吮吸自己的手指。一开始他们只会把整个手放进嘴里,接着会只吸吮2、3根手指,最后发展到灵巧地吸吮1根手指。


  这样的动作对他们而言,除了是一种学习和玩耍,也是一种获得安全感的途径。宝宝除了吃手之外,也可能咬自己的衣服、棉被、玩具…等周遭任何可以取得的物品。


  吃手的3大缺点


  吃手虽然能够满足宝宝的口欲,但一般仍不建议任由宝宝习惯性地吃手,因为可能造成以下几个问题:


  1.手指成天到处乱摸,再放进嘴里,很可能病从口入,尤其肠病毒在台湾十分流行,从卫生安全的观点来看,还是以其他方式来替代吃手较佳。


  2.长期吃手所引起的湿疹难以治疗,即使擦了药,宝宝还是会不断地吃,时间拉得越长,湿疹也就越严重;此外,长期浸泡在口水中的手指,受到牙齿压迫,也容易形成脱皮、肿胀、感染、甚至变形,因此,最好一开始就别让宝宝养成这种坏习惯。


  3.手指长时间放在嘴里,也有可能影响牙齿发育,容易造成齿列不整或闭合不良等问题。


  既然吃手有这么多缺点,有哪些适当的替代方式能够满足宝宝口欲期的吃手欲望呢?


  亲喂、拥抱带给孩子安全感


  乐宝儿妇幼诊所护理主任黄资里表示,其实吸吮的动作不只能带给宝宝快感,更是他们寻求安全感最大的来源,毕竟宝宝在出生前原本是在妈咪的子宫里被环绕、包覆着,突然来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当然会缺乏安全感,因此就会出现以吃手来安抚自己、获得安全感的现象。


  而让宝宝吸吮妈咪的乳房,同样能达到满足宝宝的口欲、使宝宝获得安全感的效果,因此临床上经常会发现,亲喂母奶的宝宝即使肚子不饿也会想要凑到妈咪身上,藉由吸吮乳房以获得安抚,同时也比较少出现吃手指的现象与吸安抚奶嘴的需求。


  除此之外,拥抱也是一种重要的安全感来源,因此,目前讲求“母婴亲善”的医院,会在宝宝一出生时就直接把他放在妈咪的身上,让妈咪环抱着他,使他能感受妈咪的体温,并藉由吸吮母乳来满足口欲。


  黄资里老师指出,小婴儿刚出生到这个陌生的世界,唯一听过的就是胎儿时期所听到的妈咪的声音,如果出生后能够常常被妈咪抱在怀里,被熟悉的味道、声音所环绕,就能获得安全感。


  这样的安全感累积到一个程度,大约4、5个月大时,宝宝就能逐渐脱离妈咪、勇敢地探索这个世界。


  相对地,这段时间里完全无法获得拥抱的孩子,虽然仍然能够生存,但是因为害怕、紧张,就会使他们自己寻求其他方式来满足安全感,如:吸拇指、吃安抚奶嘴…等,要是连这些需求都被剥夺,很可能会影响他们未来的人格发展。


  不能拥抱时,至少出声安抚宝宝


  有些长辈会认为:“小孩子不能常常抱,否则抱习惯了,他就会喜欢一直让人抱着。”但黄资里老师认为,至少在孩子4、5个月之前,应该尽量满足孩子的安全感。


  当然,并不是宝宝一哭就一定要抱起来,但至少也要出声安抚宝宝、给予回应,如:“宝贝你怎么啦?妈咪在这里,你怎么哭哭了呢?”如果宝宝仍然哭泣,可以过去拍拍他,让他知道妈咪就在身边,自己是安全的。


  替代性的安抚利器―奶嘴


  如果能透过拥抱或让宝宝吸吮乳房等自然的方式来达到安抚作用,宝宝其实不一定需要奶嘴。


  然而,若妈咪因为工作等因素无法完全满足孩子的需要,或是观察到孩子有吐舌头、吃手、咬棉被…等自我寻求安抚的现象,就可以考虑提供奶嘴来满足孩子,一方面是因为奶嘴可以替换、清洁消毒,若妥善使用会比吃手来得卫生。


  另一方面,儿童心理学研究也显示,1岁之前的宝宝如果口欲期无法被满足,将来很可能影响他是否能成长为性格较为正向、有自信而勇敢的人,这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关于奶嘴的大小事


  何时该提供奶嘴给宝宝?


  奶嘴是新生儿阶段即可使用的安抚利器,但若是亲喂母奶的宝宝,由于担心会有乳头混淆的问题,一般约4?6周时才建议开始使用安抚奶嘴,不过,黄资里老师认为,所谓的“使用安抚奶嘴”,并不是一定要让宝宝吃奶嘴的意思,而是有必要时才提供。


  有研究显示,吸安抚奶嘴可以减少婴儿猝死的机会,嘴巴有吸吮的动作比较不会因为睡得太熟而忘记呼吸,但也有报告指出,6个月大后仍然使用安抚奶嘴的宝宝,罹患中耳炎的机率高出1/3,细菌容易因压力作用而从耳咽管进入耳朵内部,因此,建议10个月大前尽量让宝宝告别奶嘴,最迟2?3岁前应该避免使用奶嘴。


  此外,一次也别让宝宝吃太久或吸太用力,每次不超过30分钟,否则容易导致暴牙等问题;白天和半夜尽量不吃,睡前可作为安抚,待宝宝睡着后再偷偷拿掉,若宝宝白天想吃,尽量以其他方式转移其注意力。


  给不给奶嘴,视宝宝的需求而定


  黄资里老师表示,家长对于奶嘴的态度一般分为两个极端,一种家长觉得应该尽量满足孩子对奶嘴的需求,因此常以别针将奶嘴别在宝宝身上,彷佛奶嘴是他们的“必需品”,尽量让宝宝可以随时取得。


  甚至认为小孩就是应该吃饱睡、睡醒吃,因此即使宝宝并不特别需要奶嘴,只要醒着、稍微有些躁动的表现出现,爸比妈咪就把奶嘴硬塞进宝宝嘴里哄他入睡,这些都是相当不恰当的做法,除了大量增加宝宝吸吮安抚奶嘴的机会,也减少许多让他们探索环境、与爸比妈咪互动相处的机会。


  而另一种家长则聚焦于奶嘴可能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如:造成乳头混淆、牙齿咬合不正常、蛀牙…等情形,而视奶嘴为毒蛇猛兽,不愿提供宝宝奶嘴。


  黄资里老师解释,其实,只要不过度使用,把奶嘴当作纯粹的“安抚物”而非必需品,平时装进盒子里收起来,当宝宝真的有需要时视情况提供15或30分钟,当他平静下来或被转移注意力后就再次收起来,睡眠时也不要让宝宝含着奶嘴太久,这么一来除了能避免上述问题,亦能减少奶嘴被污染、使宝宝感染念珠菌等情况。


  黄资里老师认为,给不给奶嘴不应该是由父母来决断,而应视宝宝的需要而定!


  如何挑选适合宝宝的奶嘴?


  市面上的安抚奶嘴有着各式各样不同的型态,主要可依材质与形状来做区别,爸比妈咪可以视宝宝的需求来做选择。


  1.材质―乳胶vs.矽胶


  市面上的奶嘴材质大致可分为乳胶与矽胶两种。乳胶材质的奶嘴是由天然橡胶制成,质地较为柔软,且富有弹性及韧性,宝宝吸起来较有妈咪乳头的触感。


  不过,橡胶的味道可能会让部分宝宝无法接受,且乳胶不耐高温,容易因温度过高而变质,进行消毒动作时得特别留意温度的变化。


  而矽胶奶嘴则是由石化原料制成,颜色透明,无特殊气味,且耐热度较高,可直接放入消毒锅进行消毒。但缺点是质地较硬,不像乳胶奶嘴有妈咪乳头的触感,且容易被宝宝咬裂。


  2.形状―圆形vs.椭圆形


  被广泛使用的圆形奶嘴,其优点是让宝宝容易吸吮,但却也很容易使空气进入,进而让宝宝吸到空气而产生胃胀气的情形。


  而椭圆形奶嘴比圆形奶嘴更接近吸吮妈咪乳头的感觉,也不易让空气进入,但缺点是较难吸吮,适合吸吮能力较强的宝宝。


  以安全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关键字:新生儿,喝奶,奶嘴
分享到:
分享让我们共成长,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 4893人参与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 新闻故事
  • 人生五味
推荐新闻
便民服务
  • 曝光台 /
  • 最新资讯 /
  • 精彩推荐
  • 游在青岛 /
  • 吃在青岛 /
  • 玩在青岛
猜你喜欢
  • 热门排行 /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