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养育知识 > 咋教育“犟”孩子?
咋教育“犟”孩子?
2015年01月04日 养育知识
分享到:
  【案例】

  6岁男孩很倔强

  湾湾是个不到6岁的小男孩,在他的字典里,似乎从没有“犯错误”三个字。比如前些天由于爸爸的鞋子不小心放到了他的小画片上,他一下子把爸爸的鞋子和鞋架全部推倒在地上,任爸爸和妈妈怎么讲道理,怎么吓唬他,也不承认错误。要是大人说话没对他的心思,他就当作没听见,你怎么叫他喊他也不理你,气得大人起急冒火了,他才无所谓地看着你,而且眼神中流露出的意思好像在说:“我就是这样,你爱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分析】

  找到原因对症下药

  孩子犯倔,犯拧,不驯服,实质是性格倔强,有主意,与父母的意志发生违背,坚持自己的感觉造成的。

  做父母的首先要考虑,自己是否也属于控制欲望很强的人。通常来说,“拧”孩子都有“拧”父母,先天的因素占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家长不能认为全是孩子的错。但也有父母都很随和而孩子非常倔强的,这种情况就很有可能是后天父母娇惯造成的。对于这两种情况,父母都要注意把握对孩子的评价和态度。

  最常见的不正确的做法就是父母平时对孩子干涉过多。絮絮叨叨的劝告,无端的训斥,会使孩子感到厌烦,而不认真对待父母的指令,甚至把所有指令都当成耳边风,有时还会顶几句嘴,明知自己不对,还为自己辩解。

  理解“犟”孩子

  倔强的孩子让人感到难以管理,难以沟通。由于这样的孩子经常让自己处在一个高危的心理环境中生活,随时都会有冲突因他而起,长此以往会影响他的人际关系。因此,嘴硬孩子的父母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随和的社会性。

  但同时,这种孩子也有可爱的一面,他有很大的优势,我们的家长不妨也欣赏一下自己嘴硬的孩子:他们个性强,有自己的主意,执著,坚强,有勇气,有气魄,有管理和支配能力。

  教育“犟”孩子

  孩子不同的执拗行为可以有不同的原因和目的,懂得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再对症下药,能避免不必要的紧张和冲突,最有效地教育孩子。很多家长惯于用批评、惩罚、说教来使孩子接受错误,其实还有更有效的帮助孩子克服嘴硬行为的方法。

  多注意孩子的需求,也就是说,对于这种意志力坚强的孩子,对他提出的每个要求都要仔细分析,这样就能避免许多孩子因要求得不到满足而与父母发生的冲突。因此,父母要定期与孩子花时间呆在一起,保持理解的态度,经常做一些表示对他们充满感情的动作,例如点点头、拍拍肩膀、摸摸他们的头、俯下身问他刚才说了什么等。

  对于那些向父母示威的孩子,父母要和孩子共同商量解决方法,给孩子多一些选择,父母要适时地做出一些让步,慢慢培养孩子理解道理的能力。

  家长最好在冲突发生时及时撤离“战场”,要采用润物细无声的办法,避免对他的行为做出强烈的反应,以致卷入与孩子的抗衡,失去主导的控制,这样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和余地让孩子反省。同时,孩子在试探自己的势力范围的时候突然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战场”空空如也,远不如合作好玩得多。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关键字:教育,意志
分享到:
分享让我们共成长,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 5670人参与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 新闻故事
  • 人生五味
推荐新闻
便民服务
  • 曝光台 /
  • 最新资讯 /
  • 精彩推荐
  • 游在青岛 /
  • 吃在青岛 /
  • 玩在青岛
猜你喜欢
  • 热门排行 /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