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养育知识 > 父母教育不可太娇惯 适当放开才更好
父母教育不可太娇惯 适当放开才更好
2015年08月21日 养育知识
分享到:

      当学龄前的孩子们吵架时,爸妈不介入,孩子们真的有能力藉此展开自我学习吗?当孩子们的吵架经验越多,真的代表沟通技巧提升了吗?坚持度高的孩子,吵架永不妥协?孩子究竟是固执己见、不肯认错,抑或是勇于坚持自我呢?为什么要教孩子“好好吵架”?

关注孩子

关注孩子

 


  冷战、不认错、肢体冲突


  由于学龄前孩子的心智能力发展皆无法像大人般成熟,许多专家提醒,现在的教养方式不应该再主张大让小;但是,当学龄前的孩子们吵架时,爸妈不介入,孩子们真的有能力藉此展开自我学习吗?当孩子们的“吵架经验越多”,真的代表“沟通技巧提升了”吗?本文不只适用于手足之间,也适用于堂表兄弟姊妹,以及同学与玩伴之间喔!爸比妈咪们看过来……。


  何谓沟通?


  叙事取向训练讲师、督导、心理师黄锦敦认为,要回应上述问题,应该要先了解究竟什么是沟通?黄锦敦心理师指出,沟通像是一种协商的过程,透过某种方式表达自己、理解他人,让两方的声音交流,以找出彼此合适的互动方式。尤其在家里沟通或是亲近关系沟通的目的,最重要就是要让彼此在关系里头都比较能自在、享受与亲近。


  沟通四大重要元素


  亲近关系的沟通,涵盖了4个重要的元素:接收、表达、界线、爱的连结。


  沟通元素一:表达


  表达是一种基于理解自己内在,藉由某种管道传递给他人的能力。


  沟通元素二:接收


  接收是一种愿意打开自已的内在空间,去听见对方的能力。


  沟通元素三:界线


  界线也可以说是伦理的思考,是关系里对于彼此界限的觉察与思考,人们经常谈到的互相尊重,其实,就是谈彼此对于界线的尊重。而关系里头的融洽,常看见界线的开放与融合(例如,孩子们能够试着互相讨论或分享玩具),当我们与人亲近愉快的时候,通常也较容易尝试分享此界限。


  冲突的发生往往是因为“彼此踩踏的部分超过了对方愿意给出的界限”。我们常见孩子冲突的原因,也常常是在扞卫与表达自己的界限,此时,沟通其中之一的重点常是界线的再次确认,找到彼此合适的相处方式。


  沟通元素四:爱的连结


  家,不是只讲道理的地方,而是“讲爱”的地方。如果缺乏爱的连结,沟通过程就也会缺乏柔软、缺乏空间,在亲近关系里的沟通,最重要的就是在爱的基础下讲道理。


  如何培养孩子沟通力?


  谈完了沟通的概念,对于孩子如何学习(培养)沟通能力,黄锦敦心理师也提出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与爸妈分享:


  勿忽略“试误”的重要性!


  唯有尝试错误,才会尝试去找方法


  很多时候人无法完全复制别人的经验,即便是某个人这样做可以成功,但另一个人却不见得有同样的效果。这就是因为每个人的个人特质、外在环境的资源、困境的背景…都不尽相同,黄锦敦心理师指出,其实很多的能力,我们只能从别人身上“参考”,但必须要自己一次次选择、尝试、修正,才能成为自己真正的能力。


  如果孩子们自己没有经历所谓难受的感觉,那么即使爸妈主动找孩子们坐下来谈,也常常只会沦为大人在指点小孩而已。


  换句话说,真正的学习,必须要有一个可以尝试找方法、尝试错误的空间!“我把“学习”视为一个人不断经历、尝试、思考、练习、修正的过程,这过程当然会犯错,但拥有犯错的空间,其实是非常重要的。”黄锦敦心理师说。


  思考力与沟通力密不可分


  让孩子自己思考,避免直接给答案


  此外,要能在错误里知道修正,“思考”就是关键的能力。事实上,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爸妈能给予孩子的协助,并不是要孩子“听爸妈的话、照爸妈的方式去做,然后达成目标”,虽然很多时候孩子马上利用爸妈的方法的确非常容易成功。


  然而,若是孩子的生命中,充斥太多这种“直接输入法”的成功,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往往变得只能听从别人的建议,但却无法产生出任何自己的想法,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思考,更难以真正拥有修正自己行为的能力。


  即使预见结果,仍应鼓励孩子多尝试


  即使父母明显看出孩子的方法可能的结果会是“失败的”、“不够好的”,也要多让孩子去尝试,看看结果如何,最重要的是这么做,爸妈可以有更多机会跟孩子进行沟通讨论;很多孩子是在这种实验过程里慢慢累积自己的生命经验,不论是学习或是独立自主的能力,其实都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产生。


  巧妙运用孩子在关系中的焦虑感


  “让孩子适当的承担自己的责任与后果,运用“难受”的自然动力引发学习。”黄锦敦心理师说;当孩子在关系里焦虑、难受的时候,反而可以运用这些自然产生的动力(想不难受、消除焦虑)来带领孩子讨论与思考,有时候看起来痛苦的情绪,反而是促进学习成长的自然动力!


  他进一步与我们分享他的自身经验,有一次黄锦敦心理师的两个孩子都“受不了”对方,他们都清晰感受到了冲突的难受,在这个时候,他才邀请孩子们一起坐下来,请大家都说说看、想办法:“如果不喜欢这样的关系、互动,那各自会喜欢什么气氛、关系呢?”


  黄锦敦心理师强调,如果孩子们自己没有经历所谓难受的感觉(或是孩子们本身并没有任何感觉),那么即使爸妈主动找孩子们坐下来谈,也常常只会沦为大人在指点小孩而已。


  谁说吵架是坏事?


  “其实,我并没有打算教导我的孩子:手足不要吵架。”黄锦敦心理师说。仔细看吵架这件事情,很多时候不是坏事,很多人是透过生气的情绪,表达自己、扞卫自己的界限,某种程度来说,这是一种能力。


  知道争吵不会真的断了连结(不会因为争吵,对方就不爱我)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这个能力最早养成与练习的地方就是在家庭,特别是手足。


  不知怎么吵架反而辛苦


  “要知道,不知道怎么吵架的人,有时也是辛苦的,内在有时会承担过多的委屈,毕竟,孩子将来面对的人,有些真的只要温和沟通即可,有些时候是需要强力扞卫自己,才能抵挡别人的侵犯。”黄锦敦心理师说。


  重要!观察孩子们平日相处


  或许真正重要的不是孩子们有没有吵架,而是吵架在关系里的位置,观看孩子表达与扞卫自己时,有没有也使用别的方法,也就是除了吵架以外,他们有些时候愿意容忍对方、愿意体谅对方、愿意主动分享、愿意温和地叙说自己的界线、懂得请他人仲裁。换句话说,观察手足间“平时”(大部分的时候)有没有和好、分享、亲近的时刻,他们会不会试着用多元的方法解决,若是有,那么吵架只是他们相处状态其中之一,爸妈不用过于担心。


  争吵不等于断开联结


  在亲密关系里,“争吵”后知道如何“和好”,知道争吵不会真的断了连结(不会因为争吵,对方就不爱我)是非常重要的能力!这个能力最早养成与练习的地方就是在家庭,特别是手足。


  孩子们需要学习管理“争吵”,也就是要学习:如何扞卫自己的声音,但同时照顾到关系,这个练习不容易,需要很大的空间不断的经验,“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强调,如果孩子有时候争吵,但大部分都懂得和好、分享、相互照顾,我就不会介入。”


  我反而喜欢在孩子争吵又和好后,去告诉孩子:“我看见你们刚刚争吵,现在却能一起玩(爱的连结),这是很好的、在家里这是重要的。”


  孩子吵架,爸妈真的不需要介入吗?


  从上面“关系”的元素,和“学习”的概念,再回头来看前述吵架、冲突的议题。究竟孩子们吵架时,爸妈要不要介入?


  介入时机:当“强度”与“频率”跨越底线


  “每一个家里都有对于人际冲突界限的底线,我自己思考手足冲突是否要介入,常有两个指标,一个是“强度”,一个是“频率”。”黄锦敦心理师说,而且底线是不可以动手伤害对方。因此,通常如果手足冲突时出现孩子动手伤害对方的情况,黄锦敦心理师一定会出手制止,因为这样的冲突“强度”高,可能有立即的伤害产生。


  警讯?!当手足间爆发“高频率”冲突


  而所谓的冲突“频率”,则是指在某段时间里,孩子间突然有太高频率的冲突。黄锦敦心理师指出,如果孩子间突然有太高频率的冲突发生,可能表示有其他的问题需要处理,例如,表面上看起来为了争规则、争玩具而吵架,但事实上也有可能是因为父母最近累积太多情绪,所以孩子情绪也跟着焦躁,冲突就发生了,此时爸妈应该试着静下心来观察、思考或介入。


  爸妈介入处理争吵的态度与方法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关键字:父母,孩子,教育方式
分享到:
分享让我们共成长,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 4202人参与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 新闻故事
  • 人生五味
推荐新闻
便民服务
  • 曝光台 /
  • 最新资讯 /
  • 精彩推荐
  • 游在青岛 /
  • 吃在青岛 /
  • 玩在青岛
猜你喜欢
  • 热门排行 /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