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龄前 > 爸妈必知:如何正确鼓励孩子?
爸妈必知:如何正确鼓励孩子?
2015年01月23日 学龄前
分享到:
  美国一著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除了鼓励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方法。”

  孩子初生时,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由于他的能力为零,所以在孩子最初的生命经历中,绝大多数的感觉记忆是失败的经验。生物的自我保护本能,使得他对所处的周遭环境,充满恐惧。如果没有成年人耐心指导和训练,他很难自动学会复杂的人类行为。只有作为成年人的家长站在孩子的背后不断地鼓励孩子,孩子才能逐渐地学会做各种事情,其中包括家长们最关心的孩子的学习。孩子通过学会做一些事情的经历,累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逐渐地建立初步的自信。

  我们绝大多数家长,都不知道鼓励的重要性,而知道如何鼓励孩子的家长就更少了。要想真正把孩子培养成自信的人,家长就必须学会正确地鼓励孩子。为此,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相信人的潜能是无限的。

  要知道,人是宇宙的精灵,他身上具有几乎无限的潜在的能力。只要经过适当的开发,任何事都可以学会。

  所以,当我们的孩子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遇到挫折时,做家长的成年人,必须给孩子以鼓励。通过家长的鼓励,家长传达对孩子能力的信任,对孩子人格的信任的良性信息。这种被人信任的信息,对孩子是一种极大的上推力。使得孩子有了力量来克服他每时每刻都会遇到的困难。

  2.鼓励孩子是我们家长每天要做的动作。

  孩子是一个在成长中的人,他的能力还在培养之中,而他的价值观也在建立之中。就是说我们的孩子不会自动把事情做对,他出差错是完全正常的。当孩子是因为能力问题把事情做错了时,家长应该教会孩子把事情做对的技巧。并通过鼓励把孩子从挫折感中拉出来;当孩子因为不知道什么对错而把事情做错了时,家长应该及时帮助孩子分清是非,并用鼓励把孩子从迷茫中解救出来。

  3.“没关系,下次再来!”

  当孩子失败时,家长应该用这句话,打消孩子的失败感。

  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要远远超过我们成年人:首先,他们自己的能力不足,需要系统训练。其次,他们的行为被用预先制定的统一标准(考试卷)来衡量。第三,参与竞争的人数众多(每班人数70-80人)。第四,如果达不到要求就被打骂不让吃饭。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把一个班级学生的家长,组成一个新班级,让他们学习与他们年龄相适应的课程,对他们的要求和他们的孩子相同,给他们的生存与学习环境也与他们的孩子相同。我敢说,有一半的家长会进精神病院。

  很多家长自己在童年时,就没有学好,当轮到他的孩子学习时,他早已经忘记了童年的感受。当孩子没有学习好某一科功课时,他们就对孩子严厉惩罚,仿佛孩子能学习好而故意不学好。其实如果孩子能学习好,没有孩子故意不学好,能考100分,没有孩子故意考30分。

  作为家长我们必须牢记,孩子是在成长中的人,他的能力还在发展之中,决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当孩子失败时,家长应满怀慈悲之心,用鼓励来恢复孩子的勇气。

  4.“没问题,我相信你!”

  当孩子遇到不敢做的事情时,家长应该用这句话来鼓起孩子的勇气。

  孩子在学习、交友和学校集体生活中,随时都会遇到没有做过的事情,心中充满恐惧,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做家长的随时准备给孩子以鼓励。孩子的信心和勇气来自家长的鼓励。当家长不断地告诉孩子“没问题,我相信你”时,孩子从家长那里获得了力量,才勇敢地面对他生活中的难题。

  5.鼓励的通用公式:鼓励=信任孩子(人格、能力)+我相信你能行+身体接触。

  为了恢复孩子的勇气和信心,家长不但用语言告诉孩子,你相信他的人格和能力,鼓动孩子去尝试或再试,更重要的是要与孩子有身体接触,通过拥抱、拍打孩子肩膀或抚摸孩子的头发等方式,把信任和力量传达给孩子。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力量,使他们恢复勇气和自信。

  图为董进宇与家长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交流

  董进宇教育理念:

  1、 孩子有问题,百分百是家长有问题

  2、 调整亲子关系是教子成功的真正奥秘

  3、 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优秀的方法

  4、 教育重在心灵教育

  5、 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6、 亮点原则是改掉孩子缺点的唯一渠道

  7、 天才是被教育出来的

  8、 父母的确认、表扬与鼓励是孩子上进的原动力

  9、 人的身体、智力、心灵必须同步成长

  10、 爱是孩子生命的阳光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关键字:鼓励,教育
分享到:
分享让我们共成长,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 3358人参与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 新闻故事
  • 人生五味
推荐新闻
便民服务
  • 曝光台 /
  • 最新资讯 /
  • 精彩推荐
  • 游在青岛 /
  • 吃在青岛 /
  • 玩在青岛
猜你喜欢
  • 热门排行 /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