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龄前 > 新生儿的护耳全攻略
新生儿的护耳全攻略
2015年01月07日 学龄前
分享到:
  新生宝宝能够一步一步顺畅地适应周围环境,从牙牙学语到与他人进行言语交流,耳朵可谓功不可没。现在就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双小耳朵上:为什么有的宝宝容易患中耳炎?怎样护理新生宝宝的耳朵?如何为它们进行日常清洁?

  护耳全攻略

  除了当宝宝患上耳疾时,妈妈要特别照顾以外,日常的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就介绍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怎样呵护宝宝的耳朵。

  远离二手烟

  香烟的气味会刺激宝宝娇嫩的鼻腔和咽喉,使病菌更容易在这两个部位存活繁殖,从而降低抵抗力,一旦病菌进入到中耳,就容易造成感染。因此,如果你或家人有吸烟的嗜好,现在你们有了一个最好的戒烟理由——为了宝宝的健康。

  远离嗓音

  新生宝宝的耳朵是很娇贵的。需要受到保护。最重要的是避免让宝宝长期被包围在强烈的声音之中。比如,不要在宝宝旁边大声开着音响或是大声地连续开几个小时的电视。因为如果宝宝长时间处于嘈杂的环境里,内耳细胞纤毛就会被损坏。

  避免进水

  给宝宝洗澡时。要防止耳朵进水。可将宝宝耳朵由后到前按住贴紧脸部,就不易致耳朵进水。如进水可以使用软棉棒,在头部把棉花撑呈蓬松状。轻轻插入耳朵旋转,但不要太深,前提是一定要固定好宝宝的头部不能动。还有带宝宝游泳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小时以内。

  听力全扫描

  新生宝宝通常会经过医院的听力检查,但有的隐性因素却常常被忽视。如果有下列10个高危因素且又感觉宝宝听力不敏感的,应再次带宝宝做详细检查。1.父、母亲任何一方有听障家族史。2.妈妈怀孕时曾感染麻疹或其他病毒性疾病。3.新生宝宝胆红素过高或是需换血者。4.宝宝头、颈部有先天性畸形,包括颜面骨狭小、两眼珠不同颜色、额头有一撮白发等。5.宝宝出生时体重低于1500kg。6.宝宝在产期中有过缺氧现象。7.宝宝曾经感染细菌性脑膜炎。8.宝宝曾长期使用抗生素超过2周。9.宝宝出生时用过气管内管,并超过1周。10.宝宝曾有中耳炎病史。

  耳疾元凶——中耳炎

  明眼辨症

  化脓 看宝宝有无化脓。如果耳朵中流出黄色、白色或者含有血迹的液体,那么宝宝肯定是患上了中耳炎。

  发烧 看宝宝是否发烧。中耳炎常常伴随着突发起来的发烧症状,体温有时候更会升至37.8℃~40℃。

  疼痛 宝宝是否表现头部剧痛,不肯吃东西、哭闹,不愿入睡。因为吸吮和吞咽动作会压迫感染部位,使宝宝感到疼痛。

  听障 看宝宝是否存在听力障碍。表现为对同样的声音刺激,宝宝的反应不如以前,或没有其他宝宝灵敏等。

  正确给宝宝滴药

  1、妈妈先检查所取的耳药是否正确,核对具体使用的剂量、时间等。

  2、滴药之前,妈妈需要将自己的双手清洗干净。

  3、将宝宝侧放在床上,轻轻地让宝宝的头向一侧偏斜。

  4、先用无菌棉棒轻擦宝宝的外耳道,必要时用生理盐水帮助宝宝清洗外耳道。

  5、左手牵引宝宝的耳壳,右手以滴瓶或滴管将药液滴入宝宝耳后壁3~5滴。

  6、轻压宝宝耳屏,使药液沿耳道壁缓缓流入耳内。

  7、让宝宝保持原位5分钟左右。

  8、药液温度不能过冷,最好与体温相近。妈妈可以用自己的双手稍微捂一下以加温,这样可以避免宝宝在药液滴入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9、滴药的滴管不要接触宝宝的外耳道壁,以免造成二次污染。

  预防重点

  积极预防感冒 积极预防感冒或者尽可能缩短感冒周期是避免宝宝患中耳炎的最佳措施。

  尽量少含奶嘴 频繁的吸吮动作容易使病菌从鼻腔后端进入到咽鼓管,增加宝宝感染中耳炎的危险。

  正确喂养姿势 喂奶时将宝宝斜抱起来,使其处于半卧位姿势,抬高头部,以免溢乳而导致乳汁流入耳中。

  保持鼻腔清洁 用医用吸耳球帮宝宝吸除鼻腔中黏液。或滴入一些润舒剂,以防鼻涕和细菌进入中耳。

  保持空气湿度 避免因空气干燥引起宝宝鼻腔干燥甚至发炎,造成咽鼓管肿大、阻塞。

  调整枕头高度 如果宝宝鼻塞得比较厉害,睡觉时可将头部垫得高一些,以便积聚于鼻腔内的黏液不至于流到咽鼓管内。

  仰卧或侧卧 专家认为,仰卧和侧卧的睡姿可以增加宝宝睡觉时的吞咽动作,从而促进中耳部位黏液的排流,降低病菌存留的机会、降低感染的危险。烧鸡看宝宝是否发烧。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关键字:新生儿,护耳
分享到:
分享让我们共成长,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 544人参与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 新闻故事
  • 人生五味
推荐新闻
便民服务
  • 曝光台 /
  • 最新资讯 /
  • 精彩推荐
  • 游在青岛 /
  • 吃在青岛 /
  • 玩在青岛
猜你喜欢
  • 热门排行 /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