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宝宝照片秀 > 如何让孩子远离坏朋友
如何让孩子远离坏朋友
2015年05月13日 宝宝照片秀
分享到: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链状效应”,它是指人在成长中的相互影响以及环境对人的影响。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和好孩子交朋友,在良好的圈子里学到更多的东西。然而,孩子到底交什么样的朋友,却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这也是很多家长所头痛的事情。

  做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有选择朋友的自由。由孩子自己选择,并在交朋友的实践中摸索经验,对他会有什么影响呢?

  美国心理学家纽科姆(Newcomb)曾在密执安大学做过一实验,实验对象是十七名大学生。实验者为他们免费提供住宿四个月,交换条件是要求他们定期接受谈话和测验。

  在被试进入宿舍前,先测定他们关于政治、经济、审美、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他们的人格特征。然后,将那些态度、价值观和人格特征相似和不相似的学生,混合安排在几个房间里一起生活四个月。四个月后,定期测定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并让他们相互评定室内人,喜欢谁不喜欢谁。

  实验结果表明,在这些学生相处的初期,空间距离的邻近决定人际之间的吸引。但是到了后期,相互吸引的动力发生了变化,态度和价值观越相似的学生,相互吸引力越强。而且,只要对方和自己的态度相似,哪怕在其它方面有缺陷,同样也会产生很大吸引力。

  这个实验说明,学生在交往中受到态度观点相似的人的吸引,而不注重对方的其它方面。伊索有一句名言:“对一个尚未成熟的少年来讲,坏的伙伴比好的老师起的作用要大得多。”可见朋友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由于孩子的心智发展不成熟以及社会经验的欠缺,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是比较弱的,父母不应该替孩子决定与什么人交往,但是有责任教给孩子交往的原则和方法。

  特别是男孩子,好动爱玩,很容易和那些爱打架的同学交朋友并模仿他们的行为,认为那是威风是勇敢。久而久之,无故旷课、夜不归家、抽烟、酗酒、打架骂街都有可能发生。出现这种情况,要主动介入,帮助孩子提高辨别能力。

  所谓的介入,并不是要气急败坏地谴责孩子,也不是一味“棒打友谊”,强制孩子与那些“坏朋友”划地绝交。而先要通过和孩子聊天、与老师沟通、约孩子的朋友到家里来玩等方式,了解一下那些“坏朋友”的具体情况,特别是他们为什么会吸引你的孩子,从而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

  举个成功的案例来说吧。

  曾经有一位父亲发现儿子的手指有烟熏的痕迹,再三追问才知道,原来儿子与一个小“烟民”交上了朋友,逐渐由一个“旁观者”发展成吞云吐雾的“实践者”。父亲多次讲解吸烟危害,甚至“动武”要他与小“烟民”保持距离,可儿子仍然与其藕断丝连。

  后来,父亲和孩子的舅舅说起了这件事。舅舅在医院工作,很快就带这个孩子参观了医院的呼吸科病房,从窗外看着病人咳嗽不断、呼吸困难的样子,孩子顿感惊诧与恐惧。舅舅只告诉孩子一句话:这些人患病的原因很多都是吸烟引起的。从此,孩子再也不与小“烟民”来往了。

  长篇的说教,远不如让事实说话来得有效。你的孩子不是崇拜那个男孩儿会“拳脚”么,那就带他去看真正的武术训练,甚至可以让他参加一些武术训练班。我相信,当他见识到真正的功夫后,恐怕再也不会对那个男孩儿的花架子有什么崇拜,自然也就疏远他了。

  此外,有些家长以成绩好坏作为给孩子定下的交友标准,也是值得商榷的。

  虽然与成绩好的学生交友会有利于提高成绩,但若所有父母都以此来干涉孩子交友,您的孩子相对于更优秀的学生也是“差生”,跟他交往自然会影响人家的成绩,人家怎么会跟他交朋友呢?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关键字:成长,孩子,朋友
分享到:
分享让我们共成长,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 1128人参与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 新闻故事
  • 人生五味
推荐新闻
便民服务
  • 曝光台 /
  • 最新资讯 /
  • 精彩推荐
  • 游在青岛 /
  • 吃在青岛 /
  • 玩在青岛
猜你喜欢
  • 热门排行 /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