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
[切换城市]
当前位置:首页 > 学龄前 > 善待帮“倒忙”的孩子
善待帮“倒忙”的孩子
2013年09月29日 学龄前
分享到:
    年幼的孩子,随着年大小动作的不断发展,在“自发使用原理”的作用下,会越来越喜欢动手做事,帮亲爱的妈妈做事更是她们的开心乐事之一,只是由于小家伙动作技巧的局限、好奇心重、注意力容易转移等特有的年龄特点,做事的能力有时候跟不上高涨的动手热情,反而把事情搞的更糟,以至于经常出现好心帮倒忙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妈妈该如何应对呢?

 

不妨先来看个同一性质的案例及两个妈妈的不同反应情景。

 

案例:

妈妈把宝宝的小衣服浸泡在盆里就去厨房忙活其他事情了,小家伙看见了,兴奋地要帮妈妈洗,妈妈怕小家伙闲着去厨房里捣乱就答应了,小家伙像领到什么光荣任务一样,开心地蹲在盆子边就学着妈妈的样子在里面乱揉起来,一边揉一边把洗衣粉勺上去,盆子里很快出现了大量的泡泡,小家伙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惊喜异常,愈加勤快地向衣服上边倒洗衣粉,很快,整个洗衣盆变成了一个大大的泡泡玩具,小家伙光顾的在那里折腾她的新发现,很快就弄的盆子周围都是水,小家伙的衣服也弄湿了,妈妈从厨房里出来一看……

 

妈妈A的处理方式:

满地狼藉映入眼帘,妈妈A顿时火冒三丈,“噌噌噌”走到宝宝跟前,像老鹰抓小鸡似得把宝宝拎起来放在一边,冲着小家伙大吼:

“你这叫帮妈妈洗衣服啊!你看你都弄成什么样子了,我看你就是想自己玩,真是越帮越忙,还不到一边呆着去!”

宝宝被来势汹汹的妈妈吓的一言不发,低着头站在那里偷偷看妈妈,眼看着妈妈气呼呼一边拖地一边唠叨,时而还转身给她个白眼,小家伙真是又委屈又羞愧,妈妈的指责,让她觉得自己笨极了,她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总是把事情搞糟,也不敢告诉妈妈:倒上洗衣粉就可以揉出泡泡这件事太神奇了……

妈妈拖完地之后,气呼呼的一个人在那里洗起来,被冷落一旁的宝宝则心想:哼,以后再也不参与妈妈洗衣服的事了!

 

妈妈B的处理方式:

眼前的景象让妈妈B大吃一惊,没想到自己的放手造成了这么糟糕的结果,一刹间,她有点不爽,差点发火,转念一想,紧皱的眉头又舒展开了:孩子毕竟是第一次洗衣服嘛,搞成这个样子也是有情可原的,自己第一次洗衣服的时候,不也是弄的乱七八糟?!想到这里,她走过去,蹲下身来,摸摸小家伙的头,微笑着说:

“宝宝,泡泡很好玩是不是?”

“嗯,是啊,太奇怪了,洗衣粉怎么变成泡泡的呢?”

“这个问题提的好,宝宝真是个善于发现的孩子,这个问题的答案,妈妈也不知道,我想等妈妈忙完手头的事情,我们可以一起找找《十万个为什么》,说不定那里有答案的。你看,洗衣服有意思吧,让你弄出这么多好玩的泡泡,又发现了这么有价值的问题。”

“嗯,洗衣服太好玩了!”

“是啊,每一项劳动,都有它的乐趣呢,不过,宝宝最好不要站在水里享受这些乐趣哦,地上的水会把你的小鞋子弄湿的,弄不好还会滑倒宝宝,宝宝再帮妈妈想想办法,怎么才能把地板擦擦干?”

“用拖把拖!”小家伙得意地喊着,然后兴奋地和妈妈用拖把擦起地板来。

站在干净的地板上,妈妈继续问:“刚才你主动提议洗自己的衣服,这么小就想自己的事自己做,妈妈好为你骄傲呢,现在我们来看看,小衣服洗的怎么样了?想不想让妈妈也加入宝宝的劳动,一起把这些衣服洗白白?”

“想,耶!”小家伙开心的叫着,然后跟妈妈一起洗起来,妈妈趁机给宝宝示范了洗衣服的方法、洗衣粉的用法….

 

桐妈点评:

面对同样性质的洗衣事件,两位妈妈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反应,由此带来两种不同的结果。

妈妈A处理问题“干净利落”,因为帮倒忙的孩子被果断支开,衣服显然可以更快的被洗完,但带给孩子的,是什么结果呢?

A1:虽然是好心帮了倒忙,但孩子的初衷是良好的,是想帮妈妈洗那些衣服的,但这么好的闪光点却被妈妈一下子否定了(妈妈说她“我看你就是想自己玩!”),孩子帮妈妈做事的意愿受到了嘲讽,自然感到很委屈,想必下次帮妈妈做事的积极性也会小了许多。

A2:孩子被斥责为帮倒忙,自己的能力也被妈妈否定了,妈妈的评价让她获得一种意识: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这让他感觉得自己很笨。如果类似被否定的事件经常发生,则孩子可能会渐渐变得自卑、退缩,因为担心自己难以胜任一些事而拒绝参与。

A3:孩子在劳动过程中发现了泡泡的快乐,并被其吸引,但妈妈显然不理解孩子的这一乐趣,这让他失去了跟妈妈沟通的欲望,久而久之,亲子关系也许就此疏离。

A4:整个事件中,让孩子充满了负性的情绪体验,原本让她渴望的洗衣事件,就这样跟负性情绪体验建立了链接,以后,孩子还会渴望参与洗衣服的事吗?显然很难!

 

与妈妈A相比,妈妈B显然给自己找了许多麻烦:和孩子一起探索泡泡的奥秘、引导宝宝解决地面积水的问题、鼓励宝宝跟着她学习洗衣服…….也许妈妈A的衣服都洗完晾上衣架了,妈妈B还在对孩子循循善诱呢-----从表面看,洗衣服这件事的确被孩子越帮越忙了,然而,站在孩子的角度,妈妈B又是何等智慧呢?

B1:面对孩子带来的满地狼藉,妈妈B知道发火不仅于事无补,还容易让孩子因为负性情绪体验而难以从洗衣服事件中得到任何教益,于是坦然接纳了了现状,在肯定孩子闪光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孩子的行为,原本糟糕的“事件”由此发挥了多重的教育作用。

B2:妈妈肯定了孩子的新发现,并把这种发现与洗衣事件建立连接,让孩子意识到这是劳动带来的惊喜,这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对劳动的积极态度定势,还让孩子更容易期待劳动的乐趣。

B3:面对孩子“帮倒忙”导致的地板积水,妈妈没有直接拿拖把拖掉,而是鼓励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既调动了孩子动脑动手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又让孩子小有成就感。

B4:妈妈不仅肯定了孩子主动做事的愿望,而且有意让孩子意识到这种行为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由衷地表达了自己的自豪感,这不仅可以强化孩子对自己的责任意识,还有助于进一步唤起孩子的向好愿望,孩子接下来愿意继续和妈妈一起洗衣服,并接受妈妈的示范引导,妈妈艺术的引导方式就功不可没。

 

由此可见,面对孩子的同一种“帮倒忙”行为,两位妈妈不同的反应方式带来的结果也是截然相反的,当我们面临孩子“帮倒忙”事件的时候,是从自己做事的方便出发简单制止孩子的帮倒忙行为,还是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循循善诱、善待帮倒忙的孩子,变“危机”为教育契机,相信本案例会启发各位家长做出明智的选择。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关键字:
分享到:
分享让我们共成长,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APP或微信公众平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游金地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 4521人参与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 新闻故事
  • 人生五味
推荐新闻
便民服务
  • 曝光台 /
  • 最新资讯 /
  • 精彩推荐
  • 游在青岛 /
  • 吃在青岛 /
  • 玩在青岛
猜你喜欢
  • 热门排行 /
  •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