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准妈妈看着肚皮上日益明显的那条黑线,心里寻思着,它到底是怎么来的,到底有什么用呢?能不能消失呢?这条神秘的“黑线”就是所谓的“妊娠线”。
妊娠中线是怎么形成的?
每个人的身体结构都是以左右两边对称发育,而后在中间出现连结形成的纹路就是所谓的中线,也就是说,不论怀孕与否,每个人的身上都可看出隐隐的一条白线,差别只是颜色的深浅。
当没有色素沉淀时,往往看到的只是淡淡的一条白色纹路,一旦遇到荷尔蒙产生变化,使得色素细胞被刺激后,就会发生色素沉淀的现象,这时,就会出现颜色较深的黑褐色纹路,也就是所谓的妊娠中线,最常出现的两个时期即是荷尔蒙变化快速的青春期与怀孕期。
为什么我有她没有?谁最容易出现?
怀孕期间出现的妊娠中线色素沉淀,虽说是因荷尔蒙变化所引起,不过,并不是每位孕妈都会如此明显。
其实妊娠中线变黑的原因,与每个人对荷尔蒙的反应强弱度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颜色偏黑的黄种人会比白种人容易色素沉淀,此外,也和皮肤张力有关,也就是说,如果肚子一下撑的太大,让皮肤张力出现紧绷现象,引起发炎后,就容易让色素沉淀形成暗沉的肤色,而组织愈薄的地方或对荷尔蒙反应较激烈的部位,就会囤积色素。
怀孕几周会出现?何时消失?
由于肤色偏黑的朋友,对色素细胞的反应比较敏感,因此每个怀孕妈妈出现妊娠中线的时间点都不一样,不过,通常都是在腹部逐渐隆起的孕期中后期才会陆续出现。这种因为怀孕荷尔蒙改变所产生的色素沉淀,在生产过后约6个月到1年内就会消失,不过,对有些色素比较难消的体质来说,消退时间就不一定了,也可能需要等上一两年才会逐渐退去,甚至可能无法完全消退。
妊娠中线与妊娠纹是一样吗?
妊娠纹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皮肤组织(胶原纤维)撑大到失去弹性所产生的断裂现象,表现在皮肤的外观上,就是线状、凹陷、红色的纹路;不过,妊娠纹形成的严重程度,每个人有所不同,由个人的荷尔蒙、体重增加速度,以及遗传等因素决定。
而怀孕期间出现的妊娠中线,则是每个人还没有怀孕前身上原本就有的纹路:那是从肚脐到耻骨间,所出现一条极不明显的白色纹路,到了怀孕中期,有些白纹就会因为颜色变深,成为一条清晰可见的黑纹,甚至有些孕妇的黑纹还可能会向上延伸,到达胸线的位置。
妊娠中线与妊娠纹的淡化方法
一些护理方法也可以减少这条线显示的时间,在怀孕中期可以采用一些专门具有抗妊娠纹的乳液涂抹皮肤,当皮肤吸收乳液后,其弹性会增强,舒展度会增加,有利于黑线的消失,也可用橄榄油涂抹,一天不要超过2次,持续用到月子期。
(免责声明:此域名下的内容以及本文内容均为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邮箱:27652307#qq.com (把#改成@),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 新闻故事
- 人生五味

- 曝光台 /
- 最新资讯 /
- 精彩推荐
-
青岛宝益通“未验先投”被罚26万一直以来,青岛市生态环境局都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任务,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致力于让岛城的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 近日,青岛市行政处罚与行政强制信息公示平台公示一则处罚结果,青岛宝益通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涉嫌环境保护设施未建成、未经验收,建设项目…...
-
山东齐汇企业发展集团1批次齐汇火山石烤肉肠不合格2023年2月7日,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15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2023年第5期)。其中,上蔡县河南世纪华联商贸有限公司销售的标称山东齐汇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次齐汇火山石烤肉肠(熏煮香肠)(700g/袋,齐汇+字母+图形,2022-08-19),菌落总数检出值为9…...
-
曝光!兴裕丰酵素果冻含泻药成分 王海测试已向相关部门举报王海测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王海测试”)对一款名为“兴裕丰酵素果冻”的产品进行检测,发现该产品非法添加了双丙酚汀物质,该物质药物作用为泻药,消费者食用后大多出现拉肚子的情况,严重者则会脱水住院。目前,王海测试已经向购买店铺所在地的市场监管部门进…...
-
俏多姿果冻检出泻药成分 王海测试质疑厂商非法添加近日,王海测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王海测试”)将俏多姿果冻交由第三方机构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该产品含双丙酚汀。王海测试认为,这种成分是在“酚丁”的基础上新合成的一种泻药成分,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食用后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便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

- 游在青岛 /
- 吃在青岛 /
- 玩在青岛
- 热门排行 /
- 点击排行
- 1婴儿“脸皮薄”冬季如何保养? 3805
- 2女性在怀孕期间不能吃什么? 1977
- 3妈妈的孕期饮食,是否影响到宝宝成长后的营养习惯? 2008
- 4孕妇几个月穿防辐射服,要穿到什么时候? 1998
- 5女性孕期如何合理安排饮食 1729
- 6孕期不能吃的易致癌食物 1872
